
{{ item.time }}

近年来,省粮食和储备局将粮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并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健全信用监管制度。联合省有关单位先后印发实施《安徽省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细则》《安徽省粮食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细化任务分工,明确不同信用等级粮食企业的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督促建立完善粮食企业信用档案,全面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二是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发挥“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和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作用,推进粮食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与日常监督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相结合,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增加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三是扎实开展信用评价。组织指导各市县粮食、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动员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食购销企业参加信用等级评价。2024年全省944家粮食企业参与信用等级评价,经企业申报、县级初核,市级审定,信用等级A级企业928家、B级企业16家、C级企业0家,信用评价结果同步归集至信用安徽,拓展共享应用。四是加强诚信经营宣传。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常态化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宣传。为粮食企业颁发信用等级证书,积极开展粮食企业“合规运营提升月”活动,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浙江杭州:《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2025年1月1日施行
发布时间:2024/12/30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