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济源市已入选省级以上荣誉统计表(20个含简介)
济源市已入选省级优秀先进典型名单(20)
全国优秀志愿者1个:杨烈禹 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个人(12个) |
单位职务 |
荣誉称号 |
茹笑天 |
济源供电公司职工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卫来锋 |
自由职业者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张 静 女 |
济源二院妇产科主任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苗东华 女 |
济源住建局团委书记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王崇海 |
沁园街道办事处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原维华 |
沁园街道办事处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贾年贺 |
轵城镇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张文生 |
北海办事处花园社区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张善聪 |
玉泉办事处南水屯居委会居民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王富堂 女 |
济源煤业退休职工(玉泉办事处 )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刘 宁 女 |
济源高级中学美术教师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杨 红 女 |
济源二院 |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 |
组织名称(5个) |
隶属单位 |
荣誉称号 |
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 |
市行政服务中心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锋领济源志愿服务队 |
玉泉办事处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 |
市妇联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城市管家志愿服务队 |
住建局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铺路石”志愿服务队 |
市公路局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项目名称(2个) |
隶属单位 |
荣誉称号 |
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城市游 项目 |
团市委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
健康卫士 |
市卫健委 |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
一、个人
茹笑天,男,1988年,济源供电公司职工。大学期间,参加了河南省希望工程的志愿活动,成为一名希望工程志愿者。在2009年参加河南省希望工程主办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于2009年3月成为一名义务家教利用双休日辅导郑州市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一直没有放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加入公司志愿者行列,多次参加感受交通协管、走进社区文明宣传、文明乘车等活动。组织并开展了名为“夏日送清凉”的活动,为炎炎烈日下依然工作在各个街道上的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送去清爽的绿豆汤。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参加了50活动,如“走进敬老院”、“玉阳山捡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爱心助学”、“走进特校”、“慰问白血病小孩家”“暖冬行为玉树灾区募捐衣服”“为白血病女孩募捐”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卫来锋,男,1988年出生,自由职业者,网名“小愚公”。为了在家乡组建义工队伍,促进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他把到深圳打工两年内学到的志愿服务活动经验运用到济源生活中。在2010年7月,组织成立了济源在线义工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以“我的城市,因我而变”为口号,走进敬老院助老、为贫困山区小学生组织爱心助学活动、帮农村困难户收玉米、为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受害者举办慈善捐款晚会,走上街头清理牛皮癣广告,上山清理垃圾……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先后发展上万余人加入义工团队,开展公益活动500余次,直接影响济源10万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光明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济源电视台、济源日报、中国文明网、济源论坛、中华愚公论坛等新闻网络媒体报道。
张静,女,50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兢兢业业,服务于广大孕产妇女。她积极普及医学知识,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医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她带领济源二院健康宣教志愿者定期到王屋镇、五龙口镇、邵原镇等乡镇进行义诊、健康讲座100次以上,为30万群众排忧解难,进行现场健康咨询。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她主动到企事业单位、社区为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进行健康宣教;利用母乳喂养周、结核病日、助残日等活动日进行义诊,为周围群众测血压、检查心电图,并给予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从2011年开始做志愿服务至今,足迹遍布玉川大地,受益群众万余人,组织宣教百余次,发放科普资料5000余份,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志愿者、济源市首届志愿服务市长奖、济源市妇幼服务先进个人。
苗东华,女,41岁,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群团办主任。近年来,她倡导和引领住建系统青年把聪明才智凝聚到推动住建事业发展上来,先后有70余名技术骨干主动请缨到住建系统各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奉献青春;积极组织住建系统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文明引导”、“文明交通”、 “送清凉”、“送温暖”、“学雷锋、清洁家园”、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争当“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280余次,参与人数2800余人次;倡导发起的“关注贫困、关爱学子”活动为360余名山区留守儿童、20名大学生送去了温暖。她自己资助2名留守儿童,经常为留守儿童送去如母亲般的温暖。她先后获得省“优秀志愿者”、“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市“首届志愿服务市长奖”“优秀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王崇海,男,81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乐于奉献。2005年起担任小区楼长。不管刮风下雨,那怕是数九寒天,社区只要有事,他总是随叫随到,每项任务能出色完成。2009年5月他担任“五老”文明劝导队队长。每天2次到各小区家属院、各门店监督卫生和不文明行为,在社区组织的拔草、拣白色垃圾等义务劳动中。比如谁家小孩子往楼下乱扔东西了,谁家楼道堆放杂物了,做为楼长他就会主动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2012年初,从报纸上看到了有人捐献遗体的报道,知道了人在百年后捐献器管是对国家对医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他立即也产生了自己百年后捐献个人遗体的念头。和老伴于2012年4月,一起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夫妻百年后捐献个人遗体的申请。他们的事迹经济源电视台和济源日报报道后,传遍玉川大地,感动了全市人民。
原维华,男,59岁,沁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社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参加的“五老”文明劝导队,成立了“党员帮困解难志愿服务队”、“沁园春文艺志愿服务队”、“社区治安巡逻服务队”等组织,目前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500余人。他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开展了互帮互助活动。“五老”文明劝导队每天坚持1次到小区、公园、交通路口、网吧等地监督和劝导不文明行为。沁园春艺术团不要报酬,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演出活动,义务宣传文明等节目上百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23户空巢老人结对子。特别是原维华同志主动与残疾人李兴坤、困难户赵秀莲结对子,自掏腰包到家送米送钱献爱心;他挂念中风病人杨怀绵等7名老同志的身体,带着党员志愿服务队逐家走访,帮做家务,被当地传为佳话。
贾年贺,男,76岁,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个老兵,2001年退休后回到家乡轵城镇王礼庄村。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服务于村内文化事业。他善写会画,是村里有名的大秀才。无论是婚丧嫁娶,书写文字材料,他总是随叫随到。2007年,他担任村文化大院图书管理员,常常带上各类图书,走家串户,有针对性的向群众推荐需要的图书,逐步培养群众的读书兴趣。为了扩大藏书量,他带头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心爱图书200余册无偿地拿到农家书屋,同时自订科技含量高的期刊杂志300余本,充实图书资源。虽然每天都很忙,他仍会抽出时间为孩子们做点事。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组办小学生课外辅导班,义务给放学归来的学生解习题,讲作文,教书法,练画画,这不但巩固了孩子们在校的知识,还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张文生,男,75岁,退休后居住在花园社区。2011年7月,带领10名老党员投资2万多元,将自家闲置独院360平方米整修办起了老年志愿服务站。开办六年来,自费6000余元购置了桌凳、棋盘、乒乓球台、小型电器等。为了配合城市创建和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每周二、五晚上到公园义务演出。有时夜里还要加班到深夜编写演出材料和宣传提纲,在他的带领下,已累计培训文体活动学员280人,编排戏曲、歌曲、舞蹈65个,外出宣传演出185场,观众累计200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老年志愿者上街、入户、进小区捡垃圾、铲除小广告、散发文明传单和劝阻十大不文明行为等300多人次。“自助得助”,北海街道党工委和花园社区居委会专门为他们新设了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并配备了设施器材,所有宣传材料、学习资料都是社区负责打印。居民说: 上有办事处和社区支持,中间有张文生搭桥,生活越过越开心。
张善聪,男,76岁。2005年从企业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回到原籍玉泉街道办事处南水屯居委会定居,志愿为居委会居民提供服务。一是引导村民重孝道。每年九月九他组织老年协会为80岁以上老年人过生日送上生日蛋糕。居委会有老人过世,由老年协会召开追悼大会,他认真地为每一位离去的老人写悼词。二是义务培训开展文化活动。他把学到的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舒怀剑、太极扇等十几套功法教给队员,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精神。三是调节邻里纠纷。针对有些拒绝赡养老人的家庭,他带领老年协会成员,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公德及“居规民约”。四是创作剧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古装剧《罗衫合》发表在《中国剧本》杂志上,获得全国第五届戏剧文学奖。《红线孙女》获得全国第六届戏剧文学奖。《探监》获全国的首届戏剧文化奖。大型古装剧《绣鞋奇案》获得全国第八届戏剧文化奖。
王富堂,女,66岁,玉泉办事处亚桥社区居民。2008年退休后组织60名文化志愿者成立了玉泉珠龙戏迷协会。在她的带领下,戏迷协会专门制定了活动章程、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编排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先后编演了《走进玉泉》、《王屋山下,济水河畔》,舞蹈《老来乐》、廉政小品《大实话》、《芝麻官又想卖红薯》等戏曲节目,并在节假日、双休日为城乡群众义务演出500多场。尤其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珠龙戏迷协会到社区、到居委会、到街头游园,平均每周演出3场,把我市近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就表现出来。她把《文明玉泉人》、《玉泉是个好地方》、《姐妹们争当宣传员》等新的戏曲段子被搬上了舞台,深受群众的好评及广泛传唱,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刘宁,女,高级中学团委书记、美术老师。近三年来,她带领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先后走入山区学校、社区、敬老院等,扎实开展常规性志愿服务150余场次。一是志愿服务重规范。她创新设置功能性志愿小组,常年深入到山区学校、社区,开展讲座、小家电维修、义写对联等多项志愿服务,惠及3000余人次。二是志愿服务重专业。她致力于山区留守儿童、初三学生美术教育辅导,每个月第一个周五到大峪镇第二中学义务开展中招美术专业指导,5年来累计辅导学生近500人。三是志愿服务重精准。她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文化下乡”巡演、打造“脱贫攻坚”主题文化墙,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杨红,女,济源二院办公室主任,省级优秀志愿者。2008年,她作为医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主创人员,组建了百余人的志愿者团队,2013年,随着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开展,她及时发出倡议,扩大志愿者队伍,目前该院注册志愿者530人。近年来,她充分发挥医务志愿者专业技能的优势,走出医院到王屋卫生院、王屋镇愚公村、邵原镇黄楝树村、沁园社区、济渎路学校开展免费义诊、健康讲座,深入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健康检查、扶贫助困等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每年开展义诊20余次,健康讲座15次、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爱心服务6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00余份;每年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3500人次,累计完成志愿者服务时间14000小时。
二、组织
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先后招募注册了窗口工作人员、退休人员、社会青年、暑期大学生等志愿者,完善志愿服务注册系统,实现志愿者实名登记。一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值班志愿者负责为办事群众提供业务办理引导服务,帮助其填写表格及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同时免费提供开水、老花镜、雨伞、常用药品等服务。各窗口的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延时、上门、助弱等多样化服务,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二是开展“惠民服务”活动。投资近6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爱心诚信书屋”,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借阅图书服务,旨在便民阅读、传递爱心、传承智慧,书籍全部由市民之家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目前“爱心书屋”接收捐赠图书达3000余册,累计借阅图书2000余人。同时“爱心书屋”是全市志愿者的爱心平台和驿站,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定期开展捐赠活动,并将捐赠的衣物及图书捐往贫困山区。投资5万余元建成了全市首个母婴室,为母婴提供私密空间,避免宝妈当众喂奶的尴尬,母婴室提供婴儿床、尿布台、玩具、母婴杂志等服务,市民对该人性化服务纷纷点赞。三是开展“利民服务”活动。为给群众提供优良的办事环境,志愿者在维护大厅良好办事秩序的同时,对吸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向群众积极宣传文明礼仪、文明创建等知识。三年来开展文明劝导活动3万余人次,夏季向群众赠送“文明清风扇”5000多把、发放《济源市民文明手册》10000余册、文明倡议书20000余份、政策宣传彩页2万余张,累计投资8万元。
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中国交通报》、河南映象网、《济源日报》、济源文明网、济源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余名志愿者被评为济源市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济源好人等,志愿服务品牌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济源市第二届志愿服务市长奖”、志愿服务站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志愿服务站”、市民之家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河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等。
锋领济源志愿服务队:玉泉办事处“锋领玉泉”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 35个志愿服务支队、4个志愿者服务站,注册志愿者1019名。一是按照“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组建”、“项目组建”、“功能组建”的原则设置了五老、巾帼、法律服务、医疗服务、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五类专业志愿服务小组,拓展了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二是围绕文明创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志愿者深入辖区辖区21个居委会、12栋楼宇、3个专业市场共出志愿者2万人次,对物品乱堆乱放,条幅乱扯乱挂,广告乱贴乱画开展集中清理。三是创新服务载体,点亮居民“微心愿”。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从群众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小事着手,开展“党群心连心”微心愿征集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街道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一些会员的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志愿服务活动已深入人心。段庄居委会85岁的党员段淑龙,20年如一日志愿为居委会修剪树木花草,成了百姓口中身边的“愚公”;刘金芳,坚持为居委会打扫卫生,帮助群众清理垃圾,被评为济源好人;五老督导宣讲团平均年龄75岁,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全面参与创建督导和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巡回报告。
济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投资30余万元。配备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器材,各功能室标牌齐全,在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及免费开放的详细情况。中心不断充实志愿者团队,现有心理志愿者200余名,兼职心理咨询师12名;多次聘请心理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类课程,帮助志愿者自我成长。开通心理热线,及时预约心理咨询师解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心理困惑以及家长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季度举办不同主题的未成年人“心成长 新成长”团体辅导活动,增设“幸福家庭课堂”。
济源市城市管家志愿服务队,下设绿舟、贴心济民、飓风突击、最美橘红、绿色天使5支特色志愿服务分队。立足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助推文明城市建设,致力成为一支想的起、找得着、靠得住、用得上的服务组织,年均开展“情暖童心”、八方支援“与贫困户结对 助力脱贫”、“文明归还”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受益人群达35000余人次,送去帮扶物资累计达130000余元,爱心书籍6000余本,帮扶困难大学生63名。
济源市公路铺路石志愿服务队,将“畅行玉川、服务中原”的公路愿景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铺路石精神深度融合,牢固树立“甘当平凡铺路石,筑就文明平安路”的志愿服务理念,创建了“铺路石”志愿品牌。依托公路养护道班,建立志愿服务站,丰富志愿服务内涵,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针对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在高速路站口、景区门口、市区人流量大、交通要道路口设立“铺路石”流动志愿服务台,创新开展路域服务;常态化开展帮扶送暖、无偿献血、义务植树、义写春联、法制宣传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1931平方公里的玉川大地上,600名济源公路人像颗颗铺路石闪耀在380公里的干线公路上,传播文明,弘扬新风,用爱心筑起一条条平安文明路。
三、项目
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城市旅项目。该项目自2013年3月起实施,是“共青团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团区委联系基层单位青年志愿服务队结对留守儿童;联系饭店、餐馆提供“城市之约·与你童行”当天中午免费的就餐服务;电影院为留守儿童免费播放流行的儿童电影;环球公司、旅行社提供免费的租车服务;科技馆、城展馆、企业、高校提供参观及讲解服务。已开展30次(寒暑假除外),累计邀请山区900名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参加活动,近百家爱心企业参与到活动中,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济源市“健康卫士”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围绕重大庆典、大型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等社会活动,组织各分队成员参加医疗保障工作,2016共计服务180余次。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开展健康义诊,24支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到镇村,开展健康义诊400余次,受益群众11244人次。组织志愿者每周到分包路段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 发布时间:2025/01/08
- 发布时间:2024/02/28
- 发布时间:2022/03/31
-
济源环卫工捡5万元现金归还失主 称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 河南人好样的!
发布时间:2024/05/14 - 发布时间:2020/12/14
- 发布时间:2020/02/22
文章搜索